为什么要做碳盘查(企业碳管理)?

时间:

2022-02-23

分享到:

企业碳盘查(碳管理)的必要性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全国碳交易市场数据质量监督管理收紧,各种新规层出不穷,企业疲于应对
控排企业的业务负责人本来只负责生产,面对专业要求较高的碳核查和每年更新的核算与报告指南、部门新规,自然会两眼抹黑,提供的数据杂乱无章。
另一方面,因为核查时间近,任务重,核查机构对企业提供的数据审核时间十分有限,做出来的核查报告质量参差不齐。如此一来,排放报告、核查报告被主管部门打回修改甚至要求整改的企业多不胜数。
据我所知,个别省份从开始核查到最后验收耗时长达半年,个别企业因为数据质量问题,到第一履约周期结束仍未被主管部门接受。而这一轮折腾下来,控排企业还是对自身碳排放情况茫然无知,下一年度换一家核查机构还要经历同样的折磨,平白耗费无计的人力物力。
另外由于2020年度严重的数据造假问题,生态环境部特别发布通知《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数据质量监督管理相关工作的》,甚至由执法局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监督帮扶行动。
可以预计,层层加码之下,下一年度核查压力之大将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背景之下,控排企业引入靠谱的咨询机构进行碳盘查能够将核查压力和风险降到最低。

02
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摸清碳家底,树立企业形象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是大家都能看到的技术文件。很多人有疑问,对照指南算就是了,为什么还会如此折腾。
问题在于对照指南计算也是有门槛的,很多人只关注“怎么算”,却忽略了“怎么做”。这样做出来的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徒有其表,跟实际的数据监测方法、频次完全对不上,更不符合指南要求。基本的数据质量管理都没有,怎么能够得到经得起推敲的排放数据呢?
特别是下一年度对定期报告、实测值的检验检测有更严格的规定(大部分控排企业并不满足要求)。不建立一个碳流入、碳流出、碳监测、碳检测都清晰明确的碳排放管理体系是无法应付过去的。
事实上,一个完善的碳排放管理体系不仅能够用以应付每年度的碳排放核查工作,还可以树立企业形象,因为做得好的碳盘查数据是可以纳入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碳披露项目的
同时也会影响企业在主管部门的形象,因为很多地方主管部门仍然将碳排放管理等同于排污治理等环境治理手段(虽然这有点问题)。碳排放管理得不好,核查的时候总有问题,主管部门就会记住你。

03
盘查结果能够用于维护企业利益
很多控排企业会认为,我是不懂碳排放,但是每年的排放报告都是核查机构一起给写了呀,何必花钱请咨询机构做碳盘查?
须知核查机构拿的是政府的钱,为了赶工期当然会顺道把排放报告写了(实际上这是规则不允许的),他们巴不得控排企业一声不吭,闷头提供数据才好。但同时他们也不会考虑控排企业的利益呀。
企业情况千奇百怪,而指南只有一份,核查机构只会选用最保守的处理方法(为了省事和避免主管部门找麻烦),而不是最合理的。
另外,现如今的市场,很多核查机构并不专业且做不到对企业情况的长期跟踪(核查工期要求紧,通常从招标成功到提交成果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20年度个别离谱的省份甚至要求核查机构要在不到两个星期内提交成果)。
这种情况下,核查机构得出的核查结论也不一定准确可信,碳盘查结果就是控排企业跟核查机构和主管部门表明主张的有力支撑。

04
基于碳盘查的企业碳管理还能够为企业创造收益
经过碳盘查,企业能够建立起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不仅仅能够用以应付每年一度的碳排放核查,还能够发现企业本身的碳收支。
哪个环节的碳排放过大了?能够通过什么措施降低这一部分排放?
对配额亏损的企业,是实施减排划算还是购买配额划算?
对配额盈余的企业,是存下来应对下一年度由于生产变化问题可能出现的亏损还是直接投放到市场卖掉?或者是做碳资产托管、配额置换等操作创造额外的收益?
有完善的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有清晰的企业碳收支账目才能够很好地回答上面几个问题,就能利用机会创造收益,而不是被动地参与全国碳市场



暂无数据